鲁鲁文学网 - 都市青春 - 娱乐之最强大脑在线阅读 - 第425页

第425页

    “还你指导现代人生活,要是按照你的言论,华国人全部会成为没有骨头的言听计从的‘软民’!”

    ……

    整个网络上乱糟糟,新闻热度持续上扬,各种采访视频不间断地传到了网络上,引起全民热议。

    作家云云接受采访。

    记者:“您和潇潇等人联名批判了杨建,请问,您做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

    云云:“首先,‘批判’这个词都是对他的抬举,他这叫极度无知,传播错误的甚至有害的思想!”

    张磊接受采访,他道:“各种讲座可以有个人的见地,但不能胡说八道,妖言惑众,大多数专家学者碍于现实原因不方便发声,那我们年轻一辈就得站出来了。”

    的确,潇潇通过自己的关系网,所联名的都是饱含热血的青年才俊。

    李凡三天的时间内,又发表了《《论语心解》问题汇总》二、三篇,每一篇都仿佛是一把利刃,直接划开了伪大师的虚假面具,划得他血肉模糊。

    杨建开始低调了,再也不像之前那样接受各路媒体采访了,人甚至也消失了,不知道去哪里躲清闲去了,还是去哪里搬救兵。

    当发表了第四篇《《论语心解》问题汇总》后,李凡的电话基本要被打爆了,除了蔡咏、肖老、一剪梅等人,更多的是一些并不认识的人的来电。

    核心思想就一条:别再闹下去了,收手吧。

    李凡觉得应该收手了,首先目的已经达到,伪大师原型已露,初战告捷,自己也没必要再继续浪费时间研究他的东西。其次,得给这些说客们必要的面子。最后,他还接了一个电话,一个官职很高的人他李凡真得罪不起。

    最后发表一篇微博,李凡决定将此次事件画上句号:亲爱的读者们,因本人学业繁忙,最近实在无暇他顾,于是决定不再更新《《论语心解》问题汇总》系列文章,若以后有时间,咱再续上!

    这一个“未完待续”可是足够吓人了,说不上什么时候再踩你一脚,颇让人诚惶诚恐的。

    一周后,闹得沸沸扬扬的事件终于压了下来,最终结果颇让人唏嘘。

    杨建微博关闭了,人也从公众视线里遁形了;

    某卫视向观众们公开道歉,但没用,该讲坛彻底臭了,收视率狂跌,三周后直接停播整顿,两个月后停播。

    而其他文化讲坛类节目也因为这件事情多少受到了一些牵连,连华国著名的杨建老师都被拉下了马,那其他讲师的成色也深受网友们怀疑,这类节目因观众们对导师信任度的降低而收视率也受到了些许的影响。

    李凡胜利了,这是一次小小的胜利,但是影响却是比较全面和深远的,这就像一枚小小的炸弹,在一派繁荣和谐的伪国学市场上,轰然炸开了一个豁口,在蒙昧的人们的头顶,又宛若一记响雷,提醒大家要注意辨别。

    李凡的国学打假见好就收,就此终止。如果再继续下去,他怎么死的都可能不知道。单单收拾一个杨建,李凡就牵连一片,得罪了一票人,再不收手还见假打假的话,以后自己就有可能无路可走了。

    等待“历史”机遇,等待自己日后壮大,才有可能与伪国学来一次真正的较量,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在漫漫岁月中静静等待吧。

    第226章 李凡不爱财

    吉森省供暖一般在10月20号左右,你若想知道今天是不是真的供暖了,绝对不用去摸暖气片或者地板,你只需要推开窗户,看看天空是不是依旧湛蓝如洗就可以了。

    李凡站在校园篮球场上,他手里拎着篮球,望着阴阴沉沉的天空,嗅着刺鼻的空气,决定从此告别室外篮球。当然,以后的天气也不允许了,春城的气温正在渐渐走低。

    他拉上了棉衣的拉链,重新回到了教学楼内,简单的洗了把脸后,便来到了一间教室门外,敲了敲门。

    这间教室内,高一新生正在上自习课,大家听到敲门声后,全部抬起了头,充满期盼地望向教室门口。

    “应该是李凡来了!”

    “如果这次再不是李凡的话,咱们就去把他绑来!”

    ……

    正坐在讲台前认真批试卷的老师放下了中性笔,连忙道:“请进!”

    李凡刚一进屋,整个室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同学们好!”

    “学长好!”

    班主任热情地向李凡挥了挥手,“李凡,到讲台这来!”,说罢,他便让出位置,到教室后面找了一处空座,然后也像其他同学一样坐直了身体,准备“听讲”。

    这是学校给李凡安排的一项活动,就是希望李凡能在闲暇时间,到高一各个班级去讲一讲历史文学之类的内容,扩充学生们的视野是一方面,最主要是希望为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学校“精心培养”出来的文化偶像的“魅力”。

    说白了,把学校的标杆人物往班级里一摆,让你们新生看看,文化偶像就在你们面前,你们要是努力的话,也是有希望成为李凡这样的牛人的。

    这就是换个方式给学生们打鸡血。就像崇拜歌星的爱唱歌,喜欢电影明星的想拍戏导戏,那作为文化偶像,自然要对在校学生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

    李凡来到讲台上,道:“大家想听什么,我就我所知的谈论一下。”

    “学长,我想听文学,讲讲苏东坡。”